回眸血友病药物发展历程,聚焦基因重组凝血因子选择

2018-06-12 16: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6 月 3 日,第一届血友病多学科 MDT 综合关爱论坛在京举行,国内外血友病诊疗中心领域的专家大咖们齐聚一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磊教授做了主题为「凝血因子的选择」的报告发言,解析了血友病替代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

张磊主任.JPG

纵观血友病替代治疗药物的发展:重组凝血因子的病毒感染风险更低

血友病的替代治疗药物经历了从血液制品到基因重组凝血因子的演变(见表 1)。1992 年以前,在使用血源性产品的血友病患者中,约 80% 被感染 HCV[1]。尽管随着现有血液检验技术的提高,病毒感染的风险已降低,但近年来仍有接受血浆成分治疗的血友病患者遭遇病毒感染的报道。而基因重组凝血因子的生产包含了提高病毒安全的多重技术,使病毒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且抑制物发生的风险相似。

表 1:血友病替代治疗药物的发展

表1.png

踏寻基因重组凝血因子的升级之路:第三代重组产品的安全性更好

一表读懂基因重组凝血因子的发展历程(见表 2),第三代重组产品不含血液成分,避免了病毒感染的风险。研究发现,与第二代重组产品相比,第三代重组产品的抑制物发生风险更低 [2],且重组产品品牌间转换不会增加抑制物发生的风险。第三代重组产品采用了先进的纳米纯化工艺,完全不含人血和动物蛋白,在保证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弥补了血液制品紧缺的情况,满足了市场需求,使更多血友病患者获益。 

表 2:基因重组凝血因子(rFⅧ)的发展历程

表2.png

综合考量血友病治疗药物的选择:第三代重组产品更有优势

血友病患者选择替代治疗药物的考虑因素:

  • 国外研究显示,病毒感染是血友病患者选择药物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依次是抑制物的发生、规格的选择性、1-2 次注射是否可止血、既往是否出现缺货、复溶液体积等 [3]

  • 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复溶操作步骤少的装置进行预防治疗;

  • 产品特性对产品选择的重要性依次是凝血因子的来源、储存温度、复溶装置、预防治疗的频率、有效期和复溶后在冰箱外的稳定性等。

从以上选择因素综合来看,第三代重组凝血因子满足了患者对药物安全性及操作便捷性的需求,是目前血友病患者替代治疗的凝血因子选择。

小结

纵向来看,血友病替代治疗药物实现了从血浆源性制品到重组凝血因子的变革,重组凝血因子与血浆源性制品相比疗效相当,但病毒感染的风险更低;横向来看,重组凝血因子的不断升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工艺及药物安全性,降低了抑制物发生的风险;从患者选择的角度来看,第三代重组凝血因子在药物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上都占有优势,是血友病患者替代治疗的凝血因子选择。



参考文献

1、Plug I, Jg V D B, Peters M, et al.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1992-2001: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Journal of Thrombosis & Haemostasis, 2010, 4(3):510-516.

2、Gouw SC, van der Bom JG, Ljung R, et al. Factor VIII products and inhibitor development in severe hemophilia 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368(15):1456-1456.

3、Mohamed A F, Epstein J D, Li‐Mcleod J M. Patient and parent preferences for haemophilia A treatments[J]. Haemophilia, 2015, 17(2):209-214.


编辑: 冯依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