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一线治疗为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对复发患者,治疗方案以顺铂为基础;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为标准治疗方案;对于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复发的患者,治疗方法并不明了,姑息性治疗或注册加入临床试验可作为选择。
但以上治疗效果均差强人意。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来那度胺是一种研究中的治疗方法,该药物为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免疫调节剂。
Katarzyna Krawczyk等近期在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杂志发表55岁男性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经来那度胺治疗后好转。
55岁白人男性患者,主诉严重消化不良、呕吐、黑便2月,体重减轻14kg,伴发热、盗汗。首次胃活检示: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高增值分数,MUM1(+)、CD5(-)(图1)。PET-CT示:下颌下、颈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脾脏均有累及并有胃部浸润。Ann Arbor分期为IVB。治疗前,患者IPI评分高达4分。
图1.胃活检示:(a)胃粘膜弥漫性大淋巴细胞浸润(苏木精 - 伊红染色);(b)淋巴细胞CD20染色阳性; (c)PAX5染色阳性 ;(d)MIB-1(Ki67)免疫组化染色示弥漫大B细胞高增殖活性。
患者接受了标准的R-CHOP化疗方案,于次年8月达完全缓解。一线治疗后,生存质量良好,症状很快消失,能够进行日常活动,遂转门诊随访。完成一线治疗后七个月,组织病理学活检证实其存在早期复发。
第2次治疗为以BEAM(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为预处理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3个月随访无症状及体格检查异常,但PET-CT检查发现胸骨上存在一小病灶,胸骨活检证实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再次复发(图2.)。除该处病灶外,随后几个月的PET-CT显示多处骨转移。
图2. (a)弥漫性大B细胞浸润破坏胸骨截面的骨小梁(苏木精伊红染色);(b)DLBCL 细胞CD20高表达;(c)肿瘤浸润细胞中CD79a 表达密度不同;(d) DLBCL 浸润灶Bcl-2蛋白高表达。
第3次治疗,采用吉西他滨-顺铂-利妥昔单抗-泼尼松联合化疗方案。疗效有限,5个月后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受累的表现。予中枢神经系统及姑息性受累区域放疗,鞘内注射阿糖胞苷等治疗。期间患者生存质量差。需指出,在第3次治疗期间,患者持续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第4次治疗方案:使用来那度胺单药治疗后行受累区域放疗。6个月后,PET-CT提示部分缓解,仅发现两处骨转移灶。后持续无症状,PET-CT示:在病人骨盆、双侧股骨及胫骨、左踝、右锁骨肱骨端的病灶,标准摄取值增加至4.5;同时发现其胸12的一处溶骨性病变。期间行姑息性放疗再次成功,病人疼痛消失,PET-CT显示未发现新的骨转移灶且现存的病灶无代谢活跃的表现(图3)。
图3.骨转移灶PET-CT示:(a)右锁骨肩峰端,第4年3月;(b)胸12,第4年3月;(c) 右髂骨,第5年3月;(d)股骨头远端,第5年3月。
自来那度胺单药治疗始,肿瘤无任何进展, PET-CT阴性且无任何骨痛及骨转移灶出现。该病人在此治疗中曾出现鼻窦炎及疱疹,分别经阿莫西林及阿昔洛韦、止痛剂治愈。采用来那度胺加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单药治疗后行受累区域放疗的治疗方案后,极大地提高了该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身体状态,无进展生存期超过两年。
曾有四个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来那度胺毒性易于控制,在经多次治疗的侵袭性淋巴瘤病人中有效。
此例患者在一线使用R-CHOP方案化疗后出现早期复发,提示该淋巴瘤为活动性、侵袭性且预后不良。尽管在BEAM为基础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上使用了放射免疫疗法,仍未能阻止其复发。淋巴瘤每次复发均进展迅速,局部姑息性放疗有效且阻止远处复发的可能性极小。
使用来那度胺治疗被视为在上述治疗均无效时的“同情用药”。该治疗方案改变了淋巴瘤的活动性,使得放疗更为有效,且可能阻止淋巴瘤的远处转移并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尽管 10个多月来那度胺单药治疗断断续续,但此例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很好的维持,证明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该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