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熔断机制 医学上其实也有类似存在

2016-01-09 17: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陈松
字体大小
- | +

近期「熔断机制」被网友炒得沸沸扬扬,造就金融热门话题,熔断机制在设置了短短的几天后,又被暂停,许多人怀疑熔断机制实用性,然而事实上其实很多人也不大了解什么是「熔断机制」,今天我们就从医学角度来说说,医学中类似「熔断机制」的现象。

所谓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是指在交易中当价格波幅触及所设置的最大阈值时,交易随之停止一段时间或交易可继续进行,但幅度不能超过最大阈值。当然,如果看不懂可以忽略这些,我们只要知道主要目的是在于剧烈波动的市场情况下,抑制过度交易、控制市场波动。

shutterstock_180656333.jpg

通俗的来说,它就好像一个为了保护电器存在的电闸,故形象的称为熔断机制,英文名也是由此而生。在金融中,熔断机制是来控制和稳定市场,若把「市场」换成了「机体」这一目标,我们会发现医学上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

来自先天的熔断:缩手反射

缩手反射是人们的手被针尖或者火焰刺激时,为了保护自身不受到伤害,本能将手缩回,以切断与刺激的接触。这是人体较原始的一种「熔断机制」,我们原来从神经活动上将它描述为人体的一种神经调节方式,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一种简单的多元反射。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非条件反射都可以看作是与熔断机制相同,有些非条件反射并非是一种保护,只是生物进化保留下来的生活习性,如婴儿的吮吸。人在受到伤害时用手捂住痛处是人的本能之一,这种本能是带有痛觉感受器的反射,它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通常在疼痛发生之前就会做出反应。

缩手反射从深层上来说,是痛觉感受器的表达。缺少了痛觉感受器的人,会常患有先天性痛觉缺失症。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周身性痛觉丧失,可并发夏科氏关节炎。

金融上的「熔断」还可以偶尔被暂停,但是人体的中的「熔断」如果被暂停了,后果不堪设想。这种缺失痛觉感受器引起的先天性痛觉缺失症会常因玩耍扭伤四肢而损伤皮肤或出血,但因无痛患者自己不能察觉。这些感觉障碍包括痛觉和温度觉、无汗、智力低下、发热、多发性骨折和感染。打个比方说,这就相当于明知道即将要烧坏了,却没法断开。

该疾病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治疗方针,来自 Erin 教授在 J Med Genet  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了解疼痛的遗传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进一步应用,大量基因在决定痛觉敏感度上有关键作用,基因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可确定疾病的表现型。

心脏中的熔断:有效不应期

心脏通过有节律性的收缩和兴奋来泵血,在心脏收缩和兴奋之间,有一个有效不应期。这是心脏中的熔断机制,在这个期间内,心室肌细胞由 0 期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到膜电位-60mV,无论在多么强的刺激作用下都不能产生有效兴奋(动作电位)。

这一「熔断」使得心肌不能产生像骨骼肌那样强直收缩,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使心脏有足够的充盈时间,有利于泵血,保证心肌正常运作。

在有效不应期中,当兴奋传到有效不应期内就产生了代偿间歇,因而不能引起心室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发生,但这种代偿间歇只是常见的,并不代表有期前收缩就一定时刻存在代偿间歇。有效不应期常与心率失常等心脏疾病有联系,抗心率失常药,往往可延长有效不应期,但副作用也常常可能导致心率过缓。

目前的研究已证明心动过速时,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是缩短了绝对不应期。而不应期代表兴奋性的时间,反映膜的去极化能力;动作电位时程代表膜电位的恢复时间,反映膜的复极化速度。在动作电位时程内,有效不应期缩短易发生期前收缩会出现代偿间歇,心动过缓对心肌的作用是不应期延长,因此不易发生期前收缩,发生代偿间歇的几率也就较小,但并不是不能发生。

精神上的熔断:分离(转换)性障碍

如果说前面两者的熔断机制造成的影响更多是一种保护,那么精神上的熔断机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会更多一点。

当我们看电视剧时,有时候会看到这一幕,当主角受到很大的刺激时晕倒,醒来时,突然失去了过去的某段记忆或遗忘了某个人。这种疾病是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类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和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导致的以解离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又称「癔症」。

这种疾病由于病人焦虑或受到刺激达到了不能承受的值,往往出现遗忘、梦游,甚至达到感官的缺失。目前主要还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其实如果按照熔断机制中「控制量变」这概念来归纳医学中的这些生理活动与疾病,我们还能发现很多,比如人体中的各种负反馈调节也可以勉强说是「熔断机制」在人体中的表现。虽然如今熔断机制在国内金融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但医学上却冠以各种形象的生理名词维护着人体健康。目前的熔断机制虽被叫暂停,但不能说这种机制的本身概念,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编辑: 陈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