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坏死:可能是基因的问题

2015-11-02 16: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天为伊而蓝
字体大小
- | +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方法,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骨坏死。近来,来自美国孟菲斯市的 Karol 教授等发现了基因改变对于骨坏死的影响,相关的文章发表于 2015 年 8 月的 Blood 杂志上。

Karol 教授等通过一发现队列开展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包含 2285 名 ALL 的儿童。另外,还开展了两组相关的队列研究,其中一组包括 361 名 ALL 儿童,另一组包括 309 名非 ALL 的儿童,两组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

该研究表明,靠近谷氨酸受体基因 GRIN3A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rs10989692 使得骨坏死的风险加倍。其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为 0.106,约 20% 的患者至少有 1 个该等位基因。儿童肿瘤协会(COG)的发现队列表明,21.5% 的骨坏死患者携带 G/A 或 A/A,10.7% 的患者携带 G/G,约 17% 的患者存在多态性。相关的荟萃分析也显示,rs10989692 与谷氨酸盐途径均最大程度的促进了骨坏死。

此外,骨坏死相关的谷氨酸盐受体突变与血管事件有关,如脑缺血、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等。因此,靠近谷氨酸受体基因的突变会导致骨坏死,并且该突变具有遗传性。对该结论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成为减少骨坏死的一个突破口。

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 Gaynon 教授对 Karol 教授等的研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相关的文章发表于 2015 年 10 月的 Blood 杂志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骨坏死是现今治疗青少年和青壮年 ALL 时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部分患者因此需要进行诸如髋关节置换等手术,以缓解疼痛,恢复功能。骨坏死多发于青少年和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有症状的骨坏死发生率约为 10% 到 30%。其出现症状早于 X 线改变,最佳的诊断方式为 MRI。

目前,COG 建议在治疗 ALL 的延迟强化期减少地塞米松用量,使用时间由 21 天减为 14 天(模式为:1-7 天用,8-14 天停,15-21 天用),这样做之后,骨坏死的风险降为原来的一半。

Karol 教授等的研究样本量大,科学严谨,有着不错的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全基因组相关的研究来探索谷氨酸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坏死的关系,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多态性样本量也很小,研究的局限性很大。以后,应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前瞻性研究,以期为 ALL 治疗中出现骨坏死的患者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