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 PPI 可导致低镁血症?预防和处理看这篇!

2020-11-02 10:37 来源:微信公众号 - dxygitoday 作者:消化时间
字体大小
- | +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最有效的抑酸药物,短期使用安全性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腹泻、恶心和皮疹等。但长期使用 PPI 存在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如增加感染风险,使患者营养成分缺乏而引起骨折和低镁血症,引起间充质性肾炎,导致结肠炎,增加严重皮肤过敏反应的风险等。
美国 FDA 于 2011 年 3 月 2 日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发布安全警告:长期(≥1年)使用 PPI 可能增加低镁血症风险;同年澳大利亚也发布 PPI 低镁血症的风险报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 2013 年 5 月 31 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警惕 PPI 致骨折和低镁血症风险。

01 PPI 为何会导致低镁血症


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推测 PPI 致低镁血症的主要机制是损害小肠对镁的吸收。其中主要涉及存在于肠上皮细胞顶端细胞膜上瞬时受体电位转运蛋白,因其离子通道功能受损而减少小肠对镁的吸收。
严重的低镁血症可产生认知、电生理、心血管与神经肌肉等改变,如冷漠、抑郁、易怒、精神错乱和昏迷,心电图出现 QT 和 PR 间期延长、QRS 复合波变宽、室性心律失常和多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肌无力、癫痫样发作、震颤、惊厥、强直,全身感觉异常、刺痛、痉挛,以及恶心、厌食、嗜睡、软骨钙质沉着病等,而心律失常、昏迷、癫痫样发作、惊厥、强直等都是严重且致命的 ADR。

02 PPI 导致低镁症的特点


1、PPI 致低镁血症属于一类可逆反应,只有长期(≥ 1年)使用 PPI 治疗才会发生,高龄患者发生低镁血症的风险更高,尤其是≥ 65 岁的患者,并且女性患者发生风险比男性高。
2、PPI 致低镁血症与剂量大小无关,标准剂量或高于标准剂量都可引起低镁血症。
3、出现低镁血症临床症状时口服镁制剂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常伴发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才是心律失常的真正原因,此时补钾比补镁更重要。
4、使用利尿剂、可影响血中 Mg2+ 浓度的药物(如地高辛)或肾毒性药物物(如顺铂和卡铂等铂类抗肿瘤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 B、环孢素等)可增加 PPI 致低镁血症的风险。
5、糖尿病、炎症性肠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腹泻、 酗酒、适应性肾镁丢失、细菌性胃肠炎、肠淋巴管扩张、既往肠外科手术等都是发生低镁血症的危险因素。

03 PPI 导致的低镁血症如何预防


1、可在 PPI 治疗前对长期(≥1年)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血 Mg2+ 检测;
2、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合用其他可能降低血镁的药物(如利尿剂和地高辛等)定期进行血镁检测;
3、有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患者随时进行检测;对无临床症状而长期治疗的患者推荐每年检测 1 次血 Mg2+;
4、对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避免使用 PPI 治疗;老年患者使用 PPI 应慎重;
5、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如需抑酸治疗,最好选用 H2 受体拮抗剂。
更为重要的是,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避免超说明书用药,以防低镁血症的发生。


04 PPI 导致的低镁血症如何处理


使用 PPI 治疗一旦发生低镁血症应立即停用 PPI ,伴发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时更应如此。


如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可给予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注射;如临床症状不严重或血中 Mg2+ 浓度≥0.54 mmol/L,则只需停药 PPI,数周内血 Mg2+ 即可恢复正常。


如患者的低镁血症并不严重或临床症状尚能耐受,则可采取 PPI 间歇疗法。如果使用 PPI 发生低镁血症,但又需要长期使用抑酸剂治疗的话,H2受体拮抗剂是比较好的替代药物。




策划:鹤儿
投稿:heer897@163.com
题图:站酷海洛


编辑: 黄建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