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 15 日与 3 月 22 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两期《COVID-19 血栓与止血专题论坛》通过网络直播形式成功举办,两期论坛共有四万余名专家、学者在线参会。
在 3 月 15 日举行的第一期论坛中,首先由丛玉隆教授为论坛致辞,丛玉隆教授代表周洲教授,代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向工作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指出各位血栓与止血专家不仅工作在临床一线,同时撰写出血栓与止血的优秀论文并且发表,得出的临床数据和结论对于新冠肺炎一线的救治非常重要。丛教授希望武汉一线同道注意防护,凯旋而归!
论坛进入直播专题。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的唐宁教授。唐教授的讲题为《COVID-19 中凝血指标的应用》,深度讲解了 COVID-19 病人各种凝血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及特殊凝血标志物在 COVID-19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来自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检验中心的张真路教授带来的讲题为《COVID-19 临床实验室作用思考之炎症风暴》。张教授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7 版),重点解读了炎症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指出「炎性风暴」为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而炎症因子(IL-6)的变化是判断「炎性风暴」启动非常有价值的项目,与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显著相关,同时也可以指导临床启动及调控特殊治疗手段的应用。
最后一位讲者来自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检验中心的张李涛教授,他的讲题为《新冠肺炎患者 ECMO 抗凝管理与思考》。张教授重点介绍了关于 ECMO 的抗凝监测常用的几种实验室指标以及监测的频率,同时也分享了在 ECMO 抗凝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 月 22 日举行的第二期论坛中,三位专家带来的内容同样精彩。第一位讲者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梅恒教授带来的题目为《VOCID-19 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特点及分析》。梅教授结合临床数据指出 COVID-19 重症患者凝血紊乱合并 DIC 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出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感染后的免疫失衡及其引发的炎症与凝血异常有关,在积分系统指导下的抗凝治疗可能会使危重症患者受益。
第二位讲者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赵秀英教授,赵教授带来的题目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理解实验检测》。赵教授深度讲解了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基因特征、病理改变、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以及致病机制,特别重点介绍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最后一位讲者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的宋景春教授,宋教授目前在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支援,他带来的题目为《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识别与处理》。宋教授通过一系列特殊临床病例,推荐使用全血功能监测来评估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可以指导抗凝治疗启动时机、肝素使用剂量、判断肝素残留、指导替代治疗。特别指出要严格控制医源性因素对凝血的影响,同时也要继续深入病毒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直播最后,由丛玉隆教授发言。丛教授指出血栓与止血是一门临床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临床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该联合各学科力量,共同提高血栓与止血的创新、临床、科研能力,这也是血栓与止血在未来的方向。丛教授也希望血栓与止血学会能够提高血栓与止血在各个学科的发展和应用。
最后由周洲教授对本次论坛做出总结,周教授提出六位专家不仅在临床一线,也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希望各位专家总结出的经验能够为临床一线的各位医生、患者带来帮助。感谢各位专家带来的精彩演讲,感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大力支持与倡导,感谢迈瑞体外诊断公众号提供的平台。相信两次论坛的举办能够为新冠肺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救治,能够推动血栓与止血领域的发展!
封面文中图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