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曲妥单抗诱导难治性肥大细胞白血病达持续完全缓解 1 例

2016-08-23 17:3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凌勇
字体大小
- | +

肥大细胞白血病(MCL)是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的一种亚型,WHO 的标准将 SM 定义为骨髓中肥大细胞比率 ≥ 20%,伴或不伴外周血肥大细胞比率 ≥ 10%。

此外,ECOG 协会根据是否出现器官损害将 MCL 分为急性 MCL 和慢性 MCL,相比较而言,慢性 MCL 的增殖率及侵袭性低于急性 MCL。但 MCL 的总体预后均较差,除去少数患者对伊马替尼、米哚妥林或干细胞移植治疗敏感,绝大部分 MCL 患者表现为疾病的侵袭性进展,其中位生存时间 <6 月。

西班牙 Virgen del Valle 医院的 Twose 教授等报道了 1 例肥大细胞白血病患者,此患者曾多次进行治疗(长效干扰素、伊马替尼、克拉屈滨等)均以失败结局,但采用曲妥单抗(GO)治疗后效果显著,成功达到持续性完全缓解(CR),该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Leukemia 杂志上。

病情介绍

患者女,69 岁,患孤立性肥大细胞瘤 9 年,病变部位为右臂,表现为复发性过敏,多为摩擦后过敏发作。未缓解症状,于 1 年前行手术治疗将其切除,但术后该患者仍频繁出现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反应,予以色甘酸、H1 及 H2 受体阻滞剂、孟鲁斯特口服治疗仍不能缓解症状。

其相关检查结果如下:

  1. 类胰蛋白酶升至 196 μg/L(正常值<11.5 μg/L);

  2.  骨髓涂片及活检示:肥大细胞明显浸润骨髓,肥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 14%;

  3.  流式细胞术出现异常免疫表型: CD45+、CD117++、CD34-、CD2±、CD25-、CD33++、CD30-、cyCPA++;4.FISH 检测发现:KITD816V 突变阴性,KIT 基因上外显子 2、8、9、10、11 及 17 上未见其他突变;5. 余常规生化及查体未见异常。 

根据症状及以上检查,该患者被诊断为 KIT 阴性的肥大细胞白血病。先后进行以下治疗:

  1. 进入临床试验以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时间长达 6 月,未见治疗反应。

  2.  此后 2 年,分别接受了长效型干扰素-α2b(50 μg/周)、长效型干扰素-α2b+小剂量羟基脲(3 g/周)+KIT/多重激酶的抑制剂治疗,效果不明显,骨髓涂片中肥大细胞比率在 75%~85% 之间。

  3. 患者出现右腋窝淋巴结增大,淋巴结中肥大细胞明显浸润,继之以克拉屈滨治疗(0.14 mg/Kg,Qd,d1~ d5),效果欠佳。

  4. 在克拉屈滨基础上联用米哚妥林,仅见轻微的症状改善,类胰蛋白酶等指标未见显著变化。经过以上治疗,患者疾病发生进展并出现输血及输血小板依赖。 

后来,由于 CD33 强阳性、表达水平高,故尝试予以 CD33 靶向剂曲妥单抗治疗(6 mg/m2,静注),治疗前以右旋氯苯吡胺、雷尼替丁、对乙酰氨基酚及甲强龙进行预治疗。发现对此药耐受良好。在第二疗程时,以曲妥单抗治疗(3 mg/m2,静注)。

在曲妥单抗治疗 2 月后发现:1. 类胰蛋白酶降至正常;2. 细胞减少及输血依赖症状明显得到解决。治疗 4 月及以后发现:1. 骨髓中肥大细胞比率 <1%,达完全缓解(图 1);2. 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反应发生次数明显减少;3. 患者达持续完全缓解,类胰蛋白酶维持<20 μg/L;4. 血细胞计数维持稳定,不存在输血依赖。

图 1.png
图 1 诊断时、疾病进展时及曲妥单抗治疗后骨髓涂片及 CD117 表达的情况

曲妥单抗(GO)是一种细胞毒抗生素的衍生物,能靶向性结合人 CD33 单抗隆抗体。其治疗机制如下:曲妥单抗与肿瘤细胞表面的 CD33 结合,形成 CD33/GO 复合体,此复合体能内在化溶酶体,进而导致其 DNA 双链破裂,引发细胞凋亡。

该文章中患者应用其他多种药物治疗均失败,之后采取曲妥单抗(6 mg/m2,d1 以及 3 mg /m2,d21,静注)单药治疗,成功诱导患者达持续性完全缓解,相应症状及输血依赖等得到明显缓解。曲妥单抗对于肥大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应当得到重视和继续研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