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需降低蒽环类药物用量

2016-08-19 13:1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凌勇
字体大小
- | +

自从全反式维甲酸(ATRA)进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后,成人及儿童 APL 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据报道,目前儿童 APL 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体生存率(OS)分别达到 80% 和 90% 左右。

对于 APL 而言,蒽环类药物的治疗地位不容忽视,蒽环类药物常应用于中、高危 APL 或在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增高的 APL 患者。但值得注意的是,蒽环类药物的长期应用易导致心脏毒性,从而降低 EFS,尤其是儿童 APL 患者。

东京 Toho 大学的 Takahashi 教授等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其结果显示:在儿童 APL 治疗中减少蒽环类药物用量仍可维持高 EFS 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该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杂志。

研究纳入初治 APL 患者 46 例,年龄<18 岁,ECOG 评分 0~2 分,既往无放化疗史,心肝肾功能无异常。46 例患者具体治疗如下:

第一次诱导化疗

1. 首先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45 mg/m2,qd,3 天。

2. 若诊断时或 ATRA 治疗 3 天后,白细胞计数(WBC)>20×109/L,则采用:阿糖胞苷(Ara-c)200 mg/m2,qd,7 天 + 柔红霉素(DNR)45 mg/m2,qd,3 天。

3. 若诊断时且 ATRA 治疗 3 天后,WBC<20×109/L,则继续以 ATRA 治疗至第 7 天,从第 8 天开始:阿糖胞苷(Ara-c)200 mg/m2,qd,7 天 + 柔红霉素(DNR)45 mg/m2,qd,3 天。

4. 对 WBC>5×109/L 的 APL 患者,采用地塞米松(DEX)0.2 mg/kg 预防 APL 分化综合征。

第二次诱导化疗及此后 3 次巩固化疗

此 4 次治疗的药物均包含 ATRA、高剂量或中剂量 Ara-c、蒽环类药物(前 2 次用米托蒽醌 10 mg/m2,后 2 次用吡柔比星 45 mg/m2)。

由此可见,在儿童 APL 的治疗中蒽环类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因此控制其累积应用量极为重要,但问题在于减少蒽环类药物是否不利于儿童 APL 的疗效及生存情况?

此 46 例儿童 APL 患者的蒽环类药物应用总剂量为 246 mg/m2,用量低于标准用量。通过随访发现,其 3 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 83.6%,3 年总体生存率为 90.7%(图 1)。可见其 EFS 和 OS 较总体平均值(前面提及)并无明显下降。

图 1.png
图 1 APL 患者的 3 年无事件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

对此 46 例儿童 APL 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白细胞增高(>10×109/L)、血小板减少(<40×109/L)、额外的染色体改变、PML-RARA 融合基因类型以及 FLT3 基因突变类型这些因素均与 APL 预后无关。

与之相反,第一次诱导治疗后的原始细胞控制率与 APL 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当原始细胞<5% 时,其 3 年 EFS 为 94.3%;而当原始细胞>5% 时,其 3 年 EFS 仅为 33.3%。此外,其预后还与患者发病年龄存在相关性,经过统计分析发现,5 岁以下 APL 患者的 3 年 EFS 仅为 54.6%,而 5 岁以上 APL 患者 3 年 EFS 高达 93.8%。

ATRA 联合蒽环类药物显著改善了 APL 患者的长期预后,但蒽环类药物的长期累积会引发心脏毒性,此为该治疗方案的隐患之一。既往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儿童 APL 而言,当蒽环类药物总用量>300 mg/m2时,其引发心脏毒性反应的几率是<300 mg/m2患者的 10 倍之多。

该研究表明,将蒽环类药物应用总量降至 300 mg/m2以下时(本研究蒽环类总用量为 246 mg/ m2),其 3 年 EFS 和 OS 仍可维持较高水平,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