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检查方法帮你认清乳腺淋巴瘤

2016-07-14 11: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cherry
字体大小
- | +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然而侵及乳腺组织的淋巴瘤罕见,仅有不到 0.5% ,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然重要。来自希腊的 Gkali 学者通过一篇病例报道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发表在 2015 年第 4 期 Ultrasound Quarterly 杂志上。

病例

女,45 岁,因右侧乳腺触及肿块两个月来就诊,无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发现右乳外下象限一个单发肿块,无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数字乳腺 X 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及对比增强数字乳腺摄影(contrast-enhanced digital mammography)检查结果如下:

常规超声:

右侧乳腺约 7 点钟位可见一低回声区,横径约 2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周边可见回声边界,内部无微钙化,后方回声无衰减(图 1A)。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未见异常增多(图 1B)。

超声弹性成像:

压力弹性成像 (图 1 C 和 D)声触诊组织成像(图 1 E 和 F)显示该病灶组织硬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更硬。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与该病灶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成像测得病灶内的 VTQ 值均高于文献报道的临界值,弹性超声提示该病灶为恶性病变。


图 1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示右侧乳腺病灶:图 A 和 B 分别为常规超声灰阶图像与彩色多普勒成像;图 C 为压力弹性成像;图 D 为弹性应变率比值图像; 图 E 和 F 分别为 VTI 与 VTQ 图像

数字乳腺 X 线摄影:

右侧乳腺局灶性不对称影,边界不清,呈毛刺状,无皮肤水肿和皮肤增厚,同侧腋窝淋巴结正常(图 2A , C)。

增强数字乳腺摄影:

结合高低能量图像获得包含碘造影剂摄取信息的最终图像,结果显示,有乳头后方有一中度强化的肿块(图 2B , D)。


图 2 A 与 C 为数字乳腺 X 线成像,B 与 D 为增强对比数字乳腺成像

最终术后证实为乳腺淋巴瘤,病理表现可见大量 B 淋巴细胞浸润于乳腺纤维脂肪组织间隙,肿瘤细胞表现出对 L 26 的强免疫反应,提示为 B 细胞来源。

作者指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非常罕见,一般指以乳腺为主要原发灶的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而 T 细胞淋巴瘤和组织细胞淋巴瘤较罕见。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 50~60 岁年龄段,常表现为乳腺内的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右侧发生率稍高,可有皮肤炎性改变,30%-50% 的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全身性症状并不多见。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相似,超声上最常表现为富血供的实性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或有回声边界,可表现为低回声、混合回声,也可表现为高回声,后方回声常无衰减。若肿瘤广泛侵及乳腺,也可表现为弥漫性浸润伴结构紊乱。弹性超声成像无特征性。

钼靶检查最常表现为单发实质性肿块,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模糊。此外也有 3% 表现为多发灶,有 16% 的病例可因弥漫性浸润而致乳腺密度增高。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治疗方式多样,手术、放疗、化疗或者联合应用。目前,细胞毒药物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放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治疗也有帮助。原发性乳腺淋巴瘤预后差异很大,瘤灶直径 >3.5 cm 或发生腋窝淋巴结播散往往提示预后不好。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