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次全切除术可长期改善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症状

2016-04-15 19: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唐亮
字体大小
- | +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红细胞表明膜蛋白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性疾病。患者红细胞表面积比下降,容易滞留于脾而被破坏,脾切除能够增加红细胞寿命减轻症状。由于全脾切除后感染和血栓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提出了脾次全切除(TS)的方法。法国皮卡第儒勒 -凡尔纳大学的 Garcon 教授在 Blood 杂志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 TS 治疗 HS 的队列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来自 71 个家族的 79 名 HS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11 年。患者分为 A、B  两组。A 组 39 例,包括 31 例输血依赖患者和 8 例血红蛋白(Hb)低于 95  g/L 患者;B  组 40 例,为 Hb 高于 95  g/L 的患者。手术方式为腹部开放式,切除 85%~95% 的脾脏。观察指标包括脾残余体积和血液学治疗反应,即 Hb 和网织红细胞水平。

约 96% 的患者在 TS 后保留有功能的脾;3 例患者为术后无脾,包括 1 例残余脾小于 1 cm 和 2 例术后脾坏死。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和血栓事件。术后 1 年,在 79 名患者中有 78 名 Hb 显著上升,平均 Hb 水平持续 10 年不下降。术后 11 年,87% 的患者保持 Hb 高于 95 g/L,未出现贫血症状,82% 的患者无需输血。

然而,TS 并不能完全消除溶血,胆红素水平未得到改善。在未行胆囊切除的 46 例患者中,16 例发生了胆石症,14 例需要胆囊切除治疗,A 组患者比 B 组患者更容易发生胆囊结石(43%:15%)。

此外,残余脾生长可引起再次贫血。术后 1 年脾生长最快;在第 5 年,A 组和 B 组患者脾的平均体积分别是术后当时的 5.5 倍和 4.4 倍。贫血复发患者的脾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最终有 27% 的患者在平均术后 8.4 年需要全脾切除治疗,A 组需要全脾切除的比例显著高于 B 组(47% :8%)。

因此,TS 可在保留脾生理功能的同时使多数 HS 患者贫血症状改善并长期维持。与全脾切除相比,TS 的劣势在于不能改变溶血状态。是否采用 TS 还应结合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等因素具体分析。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