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尼洛替尼优于伊马替尼

2016-04-10 14: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唐亮
字体大小
- | +

在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 III 期临床试验(ENESTnd)中,通过短期随访,尼洛替尼比伊马替尼显示出更高的主要分子遗传学有效率(MMR)和更低的急变率。然而 CML 是一个慢性过程,了解长期 TKI 治疗的结果更为重要。近期,德国耶拿大学的 Hochhaus 教授在 Leukemia 杂志公布了尼洛替尼治疗 CML 的长期随访结果。

ENESTnd 研究纳入 846 名初治 CML 成人患者,按 Sokal 风险指数以 1:1:1 的随机分为 3 组,尼洛替尼 300 mg 1 天 2 次,尼洛替尼 400 mg 1 天 2 次及伊马替尼 400 mg 1 天 1 次。观察终点包括 MMR、分子遗传学有效率 4 (MR4,BCR-ABLIS ⩽ 0.01%)及 4.5 (MR4.5,BCR-ABLIS ⩽ 0.0032%)、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AP/BC)。

通过至少 5 年的随访,在尼洛替尼 300 mg组、400 mg组、伊马替尼组,分别有 77.0%、77.2%、60.4% 的患者获得 MMR(图1),有 65.6%、63.0%、41.7% 的患者获得 MR4,以及分别有 53.5%、52.3%、31.4% 的患者获得 MR4.5。共有 3 名患者疾病进展为 AP/BC,包括尼洛替尼 300 mg组 1 名,伊马替尼组 2 名,均发生在随访的第 4 至第 5 年间。

ͼ1.jpg
图1 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后MMR

在尼洛替尼 300 mg 组、400 mg 组、伊马替尼组分别有 18、10、22 名患者死亡。此外,在以上 3 组中分别有 4.3%、3.9%、7.8% 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 BCR-ABL 突变。其中,分别有 1.4%、0.7%、1.1% 的患者为 T315I 突变。在 Sokal 低危、中危、高危患者中,尼洛替尼组获得 MR4.5 的比例比伊马替尼组分别高出 16.9%~25.6%、17.3%~27.7%、19.2%~21.8%。

就安全性而言,3 组患者均以 1/2 级不良反应(AE)最常见。3/4级 AE、严重的 AE、因AE 导致的治疗中止的比例在尼洛替尼 300 mg 组和伊马替尼组相当,分别约为 60.6%、25.8%、12.2%,和 58.9%、25.4%、13.9%;而在尼洛替尼 400 mg 组略高,为 71.5%、32.9%、19.9%。最常见的非血液系统 AE 在尼洛替尼组表现为皮疹与头痛,在伊马替尼组表现为腹泻与恶心。

研究者提示,选择 TKI 治疗初治慢性期 CML 时,医师应充分权衡风险与获益。总体来讲,尼洛替尼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优于伊马替尼,尤其适合 300 mg 1 天 2 次的用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